發表於 TV - USA

The Patient (2021) ★★★1/2


這是很難想像的情況,治療師被綁架了,犯人希望自己能被做心理治療,但這或許是很多治療師會有的擔心?

這部劇就在這有趣的設定下展開,綁架犯也是連續殺人犯,這時候就不只是被綁架要幫犯人治療這麼簡單了,治療師也會有生命危險,但犯人的期待是能治療自己想殺人的衝動,這對治療師來說更是很有壓力的治療目標了。

隨著劇情推演,雖然這設定不完全有說服力,但治療師變成只剩下一個病人,然後又有身體被限制的不自由,當然就會往內在反思過去生命的一切作為,也反省了與兒子的相處。最後用自己的尋死作為逃脫的手段?各種心理對戰非常考驗編劇的功力,也有些不錯的對白鋪陳。

但這類大量內心戲的安排,要有個好結果就更考驗功力了。結局我是不滿意的,過程中的對白夠好了,但對於更多心靈的挖掘,我個人還是感覺不夠深入,就是夠好了,但希望能更好的可惜感。比起其他心理治療師的情節,此劇已經算是夠深入了。但一般人應該會感覺沉悶得難以消化吧?!

發表於 Movies - USA

Irresistible 不可抗拒 (2020) 74 ★★1/2


政治嘲諷片,對非美國人觀眾而言或許幽默的,但對美國人或許會覺得太過操弄而不喜歡? 爛番茄只有40%的新鮮度,但評論都覺得不特別嘲諷的特別有趣。嘲諷美國政治,最後是帶出另一種可能,在兩黨對立下,小鎮分別想利用兩大黨給自己資源,如果以此來看,有沒有可能有個台灣小鎮要操弄藍綠,然後給自己資源呢? 如何結合全鎮的勢力都幫忙? 這是否可行呢? 或許行,但要能多人通力合作還不忘初心,或許就不容易了,這算是對美國選戰惡鬥的烏托邦幻想劇吧?

發表於 TV - USA

The Morning Show (2019) ★★★★1/2


Me Too風潮走了幾年,此片給了更多角度的切入點,讓我意外的有些不同的思考,更驚喜的是還有喜劇的效果。本來對Jennifer Aniston很無感的我,她幾段有喜劇效果的演出讓我理解她還能走紅多年的魅力了。Reese Witherspoon演技派的女星,在角色的層次的堆疊上明顯比 Jennifer Aniston 有說服力。Mark Duplass演出個性懦弱的製作人,也是恰如其分。但我最意外的卻是Steve Carell的演出,他真的成功演出一個自戀狂名人絲毫不知自己的行為如何會傷害他人,完全活在自己世界中的受害者情節加害者角色,我覺得演得太鮮活了,我好像看到幾個臨床個案在我眼前出現了,多元文化教育知能真的是最困難被理解的,感謝有這麼大量的影音創作探索Me Too風潮,期待能讓更多人有不同角度的思索。

這是必看影集!

發表於 Movies - UKMovies - USA

The Battle of the Sexes 勝負反手拍 (2017) 106 ★★★1/2


我沒想到改編自真人真事的故事,原來有如此的戲劇化劇情,1973年的Billie Jean King與Bobby Riggs的對決,原來有如此直接的性別對立,講話的粗鄙與真實有點令我意外,可能我出生於多數在政治正確的環境內,因此感到意外,此片也比我預期的要更好看。

除了檯面上的性別之爭,雖然會絕地反攻在預期內,略微好萊塢電影模式的缺憾外,底層關於Billie Jean King的自我探索與情慾掙扎還是動人了,當然最令我佩服的還是其前夫Larry King這樣的男人,知道老婆的情慾探索,但還是默默支持與陪伴,甚至必要時知道老婆的需求,也能讓位,這樣的男人如何能不令人心疼而難以割捨呢?(加上演出者又挺可愛的)反觀Billie Jean探索自我情慾的對象Marilyn Barnett則是在新聞上1981年控告她的對象,我其實更好奇到底這段關係會如何被詮釋?為什麼會提告?讓Billie Jean不得不在那個年代成為第一個出櫃的女網球選手,但這畢竟是以1973年的戰役為主,無法滿足我的好奇心,兩人的相遇在髮廊上那場戲的互動,手指與眼神的曖昧調情戲拍的細膩有感,讓我不得不想起Carol,當然還是Carol更為成功,但還是剖賞心悅目的。

比起Billie Jean,Bobby Riggs對我而言是比較有趣的人物,他或許有大男人殺豬言論,但真正驅動他的其實是「賭」力,他把人生視為一個遊樂場,盡情的玩樂罷了,若沒有賭的驅動力,他寧願想要留在床上,他這樣的特質,讓這真人真事故事充滿了樂趣,再看著這些歷史畫面,變成看到此片演出的細膩。但讓此片更成功的是,厲害的剪接功力,讓此片穿插球賽時,毫無冷場。

發表於 Movies - USA

Beautiful Boy 美麗男孩 (2018) 31 ★★★1/2


這個片名+黑白照片,令我猜不到故事主題。但電影一開始就破題了,美麗的男孩是指染毒者Nic(Timothée Chalamet飾演) 在父親David Sheff(Steve Carell飾)眼中永遠還是小時候那個天真可愛漂亮的小男孩 ,由 Timothée Chalamet 演出這角色實在是太棒的選擇了,那樣的可愛即便在毒癮犯了,還是能有效傳達他的無辜可愛因此讓旁人會有渴望幫助他的慾望,但卻又對他無法堅持努力而無奈憤怒這情緒完全能同理其父親最後的放棄感,一切都在於他實在夠可愛還有極佳的演技,對抗毒癮的困難希望也能透過此片被一般觀眾理解吧。還有身旁家屬的困難與無助,或許也是此片的主要用意。而飾演父親的Steve Carell也令我感動,從以為毒癮容易對抗還會咒罵兒子的憤怒,到兒子來電時,他終於放棄了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幫助他,無奈地不再出手,雖然或許是等待兒子的死亡或是兒子終於有勇氣自己站起來 ,但我卻感覺那個放棄其實是深深的同理理解他的兒子 。

還好這是改編真人真事的故事,這對父子至今還活著,或許這電影也是想給類似的家庭一個希望感吧。https://www.nytimes.com/2018/10/12/movies/beautiful-boy-david-sheff-nic-sheff.html

發表於 Movies - USA

Vice 為副不仁 (2018) 29 ★★★★☆


政治片,對我而言通常是快速吸收歷史故事的渠道,不會把故事的詮釋當成是真相,但會因快速的娛樂訊息讓我會更有動力好奇某位名人的事跡,透過這樣的歷程探索與可能理解一個人之長成,所有人格背景的養成與關鍵決定的背後可能因素。還是我的個人需求上—對人的好奇。

這次是故事主角是Dick Cheney,號稱美國史上實權最大的副總統之一,Christian Bale是一位我尊敬的演員,他常常為戲的努力令我深感佩服,也會好奇他的詮釋,但在Dick Cheney的扮相上他實在距離本尊有點遙遠,Dick Cheney本人看來更有氣質與可信任感,雖然肯定不是笨蛋也頗有心機,但Christian Bale化妝後的樣貌則有種狡詐的政客感,我不確定這是否是編導演Adam McKay的刻意安排?還是只是在五官上儘量調整為近似Dick Cheney後的自然變化?但在我個人的觀影過程這是有趣的化學變化。

對於Dick Cheney我沒什麼特別了解,或許像是一些評論所言,他是一個刻意避開聚光燈的幕後舞影者,這反而是為什麼他能擁有這麼多權力的原因吧?從福特總統期間任白宮辦公廳主任、眾院共和黨黨鞭、老布希總統期間任國防部長、到小布希總統期間任副總統,一路以來政治經歷豐富,而他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呢?Adam McKay選擇了此部電影的詮釋,但就我個人而言,不完全能被說服Dick Cheney人格真是如此,總有種怪怪的感覺,但我喜歡此片的剪接與說故事方式,挺被娛樂的,也喜歡裡面用了一些創意與新穎的手法,產生某種喜劇感,步調上與前一部The Big Short 大賣空風格相似,但好像沒有The Big Short 大賣空來得有可信度,但還是一個有趣的觀點,至少言之有物也有其道理。

他是否因兩次酗酒被抓,還有被耶魯退學,就能暗示他在那時期如此的loser?我感覺應該是有其他的原因,畢竟Lynne Cheney是一個這麼有能力的女性,不太可能真會跟一個如此沒有上進心的人在一起。當這麼年輕得到辦公廳主任位置,應該也不會這麼像是劉姥姥進大觀園般的雀躍,應該是一種更穩定的喜悅感。退出選舉是否是為了小女兒的同志傾向而選擇家庭?我也感覺似乎有點太多愛家的衡量了?女兒的性傾向真能讓他失去選票?或許是原因之一,但感覺應該是有其他更複雜的原因吧。

Christian Bale與Amy Adams的演出吸引了我的專注,Sam Rockwell的扮相真像小布希(讓我都忘了曾經我認為某一位演員長得更像小布希,我現在還沒想起那個演員是誰,還是其實就是Sam Rockwell?但又感覺不太像),吃東西那場戲的神情,我都感覺我好像真正看過小布希這樣吃東西?此片的演員們盡力讓這詮釋劇本充滿了可信度。

此片有安排些喜劇橋段,但似乎沒有非常有效果,可能是在政治計算中有太多的說明與解釋,看得我有些恍惚了,那些複雜說的有點沉悶,但又好像說得不夠複雜有深度,讓我感到有些可惜。

發表於 Movies - USA

Café Society 咖啡‧愛情 (2016) 55 **1/2


cafe_society.jpg

雖然我是Woody Allen的腦粉,雖然我壞念紐約,但這部片還真是平淡。但算是中規中矩的一部畫面好看的作品。

時代設定在30年代,美學是有看頭的,但最大問題出在「選角」,我不知道男女主角是怎麼選出來的?是片商?但以Woody Allen的份量應該沒有其他人插手的餘地了,那到底Woody Allen是看到他們什麼呢?Jesse Eisenberg就給我一種神經質宅男形象,雖然此片已經沒有太多連珠砲式的對白能力了,本來還以為他會如其他Woody Allen電影男角色們全都Woody上身的神經質式對白,此片意外的沒有,但是他實在沒太有30年代人的樣子,與Kristen Stewart更是毫無chemistry,愛情電影男女主角沒有化學變化,我到底看了什麼呢?雖然可以透過故事變化猜想Woody Allen想說什麼樣的故事,一種愛上兩個人,又無法跟最愛在一起的惆悵吧,但是我只能臆測,無法感同身受。Kristen Stewart應該是我看過Woody Allen電影中最不會演戲的女主角了?她的神清僵硬,30年代一副套在她身上更顯出一種粗獷感(我真沒有很討厭她,只是這作品,怎麼會選這樣的女主角呢?)反倒是女配角Blake Lively扮相典雅,美極了,較能符合我對30年代女性的想像。Steve Carell在我心中就是一個諧星形象,我看到他就是想笑,我對於他的演出無法入戲可能是我個人問題。

電影由Woody Allen的聲音開始,口白部份像是個說書人說明角色的內在聲音,渾然聽不出是80歲高齡的聲音,然而此劇的劇本不強,幽默對白不夠睿智(與Woody Allen的過去相比)。快速交代角色們的情感關係,演員們的演出不夠深刻,變成能透過劇情安排理解,卻無法透過螢幕感同身受,導致無法對這些角色有更多理解,平鋪直敘地看過去。此片比較精彩的橋段,可能就是配角們的演出,像是猶太父母對孩子的擔心來自其傳統價值觀。除此之外,Jazz還是好聽的,加上紐約的場景,依舊迷人,如何能不陷入愛戀呢?

發表於 Movies - USA

The Big Short 大賣空 (2015) 47 ****


big_short_ver2

It ain’t what you don’t know that gets you into trouble. It’s what you know for sure that just ain’t so. 這樣的開場,回顧2008年金融大海嘯,探索的是從那事件能從中獲利的幾個真實人物,成為有趣的人性觀察與探索,這些似乎都有些共同處,都對這金融系統有些憤世與悲觀,嚴重者甚至是極為憤怒的,這些角色被出色的演員們演繹後,加上導演編劇的安排,成了獨特的喜劇感,成功消退了對此金融歷史事件說明的沉悶感,這是導演極為成功的手法。

導演與編劇選擇一些橋段,清晰快速地展現每個人物的人格特質與心理脈絡,這是極為聰明的安排,不需要大量時間的安排,卻能讓我感受到每個角色的內心可能狀態,也對於這樣事件的發生有不同的思索與好奇。其中也快速說明清楚經濟狀態與歷史,讓我這金融門外漢能在短時間理解,才能進入這劇情的詮釋,令我驚歎導演編劇的功力,只是今年Oscar太多強敵,才讓此片僅拿到最近改編劇本獎項,不過這獎項是實至名歸。

此片巨星雲集,我最愛的當然還是Christian Bale,演出這是最早發現金融異狀並大量投資的獨眼天才Michael Burry醫生,當我查了Michael Burry的背景後果然發現,他有被診斷為Asperger Syndrome亞斯伯格症,那在影片中這個無法與人溝通,也不被人理解的狀態,就不難理解了。因此無法與人直接溝通,因此如影片中的演出,他寫大量的信件與他的投資人說明投資選擇。有趣的是,Michael Burry也是這些真實人物裡,唯一一個沒有要求導演改名字的人物,其他角色的名字都被當事人要求改變了,我猜想這結果很大一部份來自於Asperger Syndrome吧(突然覺得這疾病挺迷人的)。至於其他演員的角色有多少程度符合真實人物的狀態或是來自演員的詮釋或是劇本的改編就不得而知了,但毫無意外的是,這些角色都有其獨特性,不一定特別討喜,確有極佳的辨識度。Steve Carell、Ryan Gosling、Brad Pitt都有與他們演出的真實人物會面過,所以他們的演出令我對這些真實人物的真實樣貌充滿了好奇。

發表於 Movies - USA

Freeheld 扣押幸福 (2015) 12 **1/2


freeheld_ver5

看過此故事的紀錄片片段,大致知道故事是Laurel Hester因得了肺癌希望能為自己的同性伴侶Stacie Leigh Andree爭取死後pension退休金的權益。由於異性戀伴侶可以合法繼承伴侶的退休金,但對於registered domestic partner合法登記的同居伴侶卻沒有這樣的權益,由於在2007年時同性婚姻在美國尚未通過,多數同性伴侶只能有registered domestic partner的選項,因此期望能用這樣的身份幫助自己的伴侶在自己死後也享有異性戀伴侶同樣的權益。這事件在當年帶來很大的輿論關注,最後也給了這對伴侶期望的結果。

其實那個紀錄片已經把故事都說清楚了,我其實不太理解為什麼還需要拍這部電影。找來了兩位好萊塢明星演出這議題或許能更帶來些重視,但是故事素材其實不夠足夠能長成一部電影長度,添加些兩人相戀的橋段也顯得不夠有說服力,雖然這對伴侶的確差了19歲,但是Julianne Moore配上Ellen Page畫面上就很難說服是一對伴侶,加上兩人身高又差這麼多,怎麼看都像是母女,也沒有展現情侶該有的化學效應,兩人的演出總令我感覺怪異,但Ellen Page因此片才引發她想come out的念頭,也該說是此片的功勞吧。此片最令我享受的演出則是Steve Carell,演活了一個可愛又激進的同志運動者,喜劇安排對這類嚴肅社會運動議題是很重要的調劑品。

發表於 Movies - USA

Hope Springs 性福特訓班 (2012) 31 ****


hope_springs_ver2
難得的,此片的psychotherapist並沒有成為被取笑的搞笑元素
(而飾演此角的還是有名的喜劇明星Steve Carell,幾度我都以為他要突然搞笑了)
也沒有施展神奇的治療能力,讓關係一夕變化,這影片中的治療師是務實、真誠的,這點更是難能可貴
雖然結尾還是happy ending,不過過程中的循序漸進還是頗有說服力
僵化已久的婚姻該如何重拾快樂的可能,婚姻治療又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幫助伴侶
因此此片的娛樂性極低(我猜想多數觀眾若無法有些移情的投射,應該很難想用此片),能吸引兩大戲精演出,令我非常意外
此片較似婚姻治療的宣導影片

Meryl Streep與Tommy Lee Jones將老年夫妻會遇到的困境做一近乎完美的演繹
那些過程中感到的痛苦、冷漠、焦慮、不安、憤怒…等,都這麼貼切著讓我想到了我的關係
在說與不說、做與不做、變與不變的拿捏中,再再顯現婚姻的智慧
每一個小變化在關係中都是困難的
從關係建立的第一天開始,小小的變化讓關係慢慢成形,最後會長成一個較為固定的模式
當這模式不再令兩個人快樂時
不論是要變回關係的源頭,或變化成另一種樣態
竟然是如此的困難

不論我們將關係模式看得多清楚,困難的永遠是改變者
這影片提醒了我,治療者不該有的專業傲慢
就算我的話與曾如此清楚點出了什麼,能不能改變、願不願意改變,永遠不是治療者的決定
無須過度承擔client(我還沒決定相對於治療者的一個更好的稱號)的狀態,也不用過度自以為是的彰顯自己的能耐
心理治療,提供的僅只是一種服務
此片給我的另一個提醒
最終,人們要離開治療室,會到真實的人生中(只是有沒有真實人生,好吧,這是另一個Matrix的大哉問吧)

所以就電影本身而言這不是多成功的電影,卻給了我很多反思刺激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