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Movies - HungaryMovies - IrelandMovies - UKMovies - USA

Poor Things 可憐的東西 (2023) 14 ★★★★1/2


一堆好口碑,由於沒有看過任何預告或劇情簡介,沒想到是一步部奇幻電影。也沒想到其中有如此的象徵意涵以及各種的哲學探索。加上如此華麗奇幻的美學,這絕對是一步必看的電影。而其中的哲學辯思象徵,更是能引人思索,而不只是單方面的一個論點,而是豐富多元的各種人類歷史發展概述。這邊我就不多論述了。

此片我最喜歡的設定就是,母親和而為一體的安排,用科學怪人中的瘋狂科學家概念,創造了人,也讓這角色稱為god。有趣的是,擁有母親身體的嬰兒腦,還是要從嬰兒時期開始重新學習降伏這具身體,並與身體共處,進而發展到青少年期,偷嚐禁果,開始享受性的美好。

隨著因為性的開啟,青年開始對世界的嚮往,與各種事物的學習,女主角終於離家了,開始似乎是被一位採花賊欺騙利用,但也在旅行世界的途中,遇到了知識,開始看書學習發展知性的歷程。

遇到了一位黑人啟蒙了現實主義?女子主角崩潰痛苦,我覺得那是一個最大的轉捩點,也讓女主角似乎從生理本能,進化到了體驗各種複雜的情感情緒的狀態,或者我會稱為這是成為人的開始!

因為看到世界的不公,悲天憫人的女主角,把所有的錢財都分送給窮人。接下來為了獨立,不再受限,進入了人類本能販賣身體維生的選項,同時也體驗了單一性伴侶的局限,體驗了各種身體的愉悅與麻痺與黑暗與空洞,過度使用身體的結果,也如實被呈現了。

因為接獲通知,創造自己的god因癌症生命垂尾,女主角回到了家鄉,重新省思自己這一路往外探索發展後,回到內心的渴望。

就在此時,身體是母親的設定,當年母親為什麼在懷孕時投海自盡?這時父親出現了,看到的是妻子重現了,女主角或許是因為好奇?選擇回到這個男人的家中,才發現母親不快樂的原因,這男人是典型的控制狂暴力不安的男性原形?隨時拿著槍,操控所有家僕,各種夢想迫害不安,只能用更大的暴力操控身旁的一切,也選擇要將女主角的陰蒂拆除,才能更更好的留住女性肉體陪伴?這是多少傳統父權主義的常態做法?

最後女主角終於真正的獨立自由覺醒,也跟創造自己一樣god告別,就在自己肉體的父親需要被醫治時,這男人的大腦被換成了羊毛,我可以理解,或許有更多象徵意義的選擇,所以做此安排。但我其實更好奇的是,女主角若真心深愛god,為什麼不把肉體付清的身體,替換成重新創造自己的父親god的大腦,不就擁有真正的父親了嗎?

或許若還有一個父權的存在,就無法讓女主角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女性?甚至女神?還會數處處受父權的壓制?這是我好奇的,但會需要跟原著的做者討論、詢問?或是邊島也有改變的可能?但這是我對這故事最大的好奇。

發表於 Movies - ChinaMovies - SwedenMovies - UKMovies - USA

Card Counter 算牌手(2021)68 ★★★★☆


本來以為這部能用來讓我理解賭徒心態或是賭場懸疑緊張的作品,如果以看雙片心態關之,肯定是超級失望。但沒想到是這麼一部憂鬱的作品,我非常喜愛此片的音樂,憂鬱的氛圍被掌握的絕佳,我有被意外驚豔。

劇情出乎意外的是,暗諷美國軍方的虐囚問題,巧妙的把虐囚的軍人訓練融合進絕佳賭徒的心理素質中,我覺得真是太有趣的編排了。而這個孤獨的男人,有其複雜的存在主義式議題,只能說很對我的胃口。

這個被軍方訓練成了虐囚機器人,也在醜聞洩露後,幫軍方高層背了黑鍋,出獄後人生毫無生活意義,只因為喜歡玩牌,所以就在賭場低調過日子。一日遇到了一位年輕人叫住了他的名字,才知道年輕人的父親跟他一樣也是軍人,也在同樣的單位虐待伊拉克俘虜,但他爸後來變成家暴者最後自殺了,年輕人深受父親的痛苦影響,但想搞清楚父親的遭遇,因此做了研究而知道了他。但年輕人想法單純,想殺害背後下達命令的長官報仇。這時候似乎給了男主角一個救贖的機會,他開始接受金主贊助,累積金錢希望能幫助年輕人,並希望他能與母親和解。

但我覺得此片的重點在於,施暴者往往也是深受其害的創傷者這個角度著墨,首先這些軍人需要先經歷非人的訓練,才能做出泯滅人性最佳的虐囚手段,首先他們就需要先受到創傷的洗禮,等於是把心理治療反著用,而男主角與這套方法的創造者,都生活在把所有傢俱都用白布包起來的環境中,好像還是在住在囚獄中?但在計畫設計者Willem Dafoe家中時也有一樣的佈置,就不免讓我猜想這是虐囚軍人訓練的一部分?或許要令人恐懼,就先讓自己活在更深的恐懼中?

這一部詩意般的電影,意外對我的胃口,也意外讓我看到關於美國虐囚的某種辯思?

發表於 Movies - MexicoMovies - USA

Nightmare Alley (2022) 15 ★★★☆☆


大卡司,害我期望過高。演技迷人、拍攝細膩,但還是遮掩不了太過老派的完全可被預期,更令我受不了的是,梗要不斷被不同角色反覆提醒?到底是說看不起觀眾的智商?完全就是有著上好的食材卻只能做出能吃的夜市口味,太令人惋惜了,因此只能三顆星,有我的悵然在其中。

從Bradley Cooper男主角看被當作怪胎的馬戲團一角,就能預期那會是他的下場,多次眼神的交流,多次預告這結果。玩讀心的招數,也要被不同角色不斷提醒別搞怪力亂神這套,但男主角依舊不聽勸告,下場不也是反覆被預告嗎?拒絕酒精,想必就是擔心父親酗酒的基因會遺傳?酗酒的後果也是由不同人不斷重複的下場。此片的重複性過高,加上前半段鋪陳過久,不知道到底賣什麼膏藥,到了結尾竟然只有這樣的轉折,實在令人太過失望。而不斷出現的一開始的火燒房子,惡夢也夢了很多,但到了最後還是只是模糊帶過,不讓父親蓋毯子,很恨父親,但最後可能殺了父親?父親可能酗酒?父親可能性侵他?依舊沒有清楚的說明。

Cate Blanchett飾演精神分析師的佈局與設計不難猜測,但若要解謎,或許能更多的琢磨這人的複雜心理如何形成?那胸前的刀痕又是如何形成?我不知道是否改編的原著有更多細節?但明顯的改編劇本的不夠豐富。

Rooney Mara飾演的角色,也應該有很複雜的心理,但都是輕描淡寫帶過,而很多重複的畫面,卻到了最後沒有清楚的展示背後的真實經歷。只是相信這男人可以給她全世界,配合了一段時間,是愛嗎?還是找一個可以照顧自己的浮木?

此片令我最大的厭惡,就是被釣足了胃口,卻還是不說清楚細節,實在令人難以忍受。故弄玄虛,但或許真相太不夠特別,也就只能繼續如此的處理了?

發表於 Movies - FranceMovies - IrelandMovies - SwitzerlandMovies - UKMovies - USA

At Eternity’s Gate 梵谷:在永恆之門 (2018) 33 ★★1/2


van Gogh一個謎樣的藝術家,他發瘋後來還割了自己的耳朵,這應該是多數人都耳熟能詳的故事,此片故事設在 van Gogh死前的歲月,用一種藝術家式的呢喃自語唸出van Gogh給親友的書信再配合演員的神情與符合van Gogh畫作中的場景以攝影拼貼方式完成這部作品,其實電影感我覺得是薄弱的。是一種藝術電影式的呢喃,完全用畫作與書信的內容呈現真實樣貌,或許也可視為是來一場作品被創作時的真實場景之旅,這樣來看此片,還頗有教育意義的。

而演員Willem Dafoe詮釋的van Gogh劇情雖然不多,用大量特寫的方式捕捉角色內心可能無法言說的混亂,但我也懷疑那樣的詮釋可信度,雖然對於van Gogh 的精神狀況, 後來有很多的猜測,有說是躁鬱症、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temporal lobe epilepsy ,但總之肯定是有幻聽幻覺、長期酗酒問題與失眠,只是他發病時精神狀況如何不得而知,但我卻有種感覺Willem Dafoe的詮釋差距真實的van Gogh狀況極遠,特別在他講著聖經語言時,他在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的演出畫面反而一直跳出我腦海中,Willem Dafoe的詮釋讓我感受不到憤怒,比較像是一種小動物受傷的躲藏,因此就更難想像他與Paul Gauguin的激烈爭吵到他選擇割下耳朵的衝動行徑,因此我猜想今年的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項會是Christian Bale獲得。

發表於 Movies - AustraliaMovies - USA

Aquaman 水行俠 (2018) 25 ★★1/2


各類英雄都要有,這次是水,還有哪些元素沒玩過呢?金木水火土?地水火風?土水氣火?開始想像還有哪些新的英雄可以出現了。

此片個人覺得成功在於「女力」,如野人般壯碩的水英雄,如此壯碩的氣息真比較像是地面上的英雄,不似傳統感覺「水」的柔性,是非常有趣的選角考慮。但個人覺得此片最美的存在是Amber Heard,或許在經歷與Johnny Depp肥皂劇般的婚姻後,好萊塢終於對她解禁了?這位美女又能重出江湖了?幕後真正內幕不太清楚,只知道在嫁給Johnny Depp前陣子她才突然走紅,沒多久因為太多八卦新聞,好像就不再有什麼引人注目的作品,雖然也不是屬於演技派又長得好看的女星,但這樣的美,也足以在好萊塢走紅一段時間吧,她沒有順勢有大角色大作品,令我感到好奇。但此片我覺得是她一個逆轉的機會,雖然不是主角,但我感覺她才是此片驚豔的存在。

除此之外,令我覺得有趣的是片頭,如果我沒記錯,在超級英雄中,重演角色的年輕時期,第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Robert Downey Jr.飾演的Iron Man重返青春期,我覺得那段戲拍攝的好真實,好像真是Robert Downey Jr.的青少年重現了。但這部戲是Aquaman父母的相遇,由Nicole Kidman與Temuera Morrison飾演,Nicole Kidman長期的醫美臉其實看不太出來年齡的差別,但就是一種膠感,太有趣的是,沒想到Temuera Morrison的年輕版竟然也選擇醫美膠感呈現?這是為了配合Nicole Kidman而做的選擇嗎?還是現在好萊塢也無法辨別自然的年輕感?審美觀都變成這種醫美膠感了呢?還是因為Robert Downey Jr.有大量年輕時的作品要塑造年輕的3D畫面較為容易,其他演員就會較為困難呢?總之我非常好奇這電影製作團隊的思考是什麼?

此片厲害的就是水世界的畫面,柔順飄動的頭髮與各類水底活動,可惜故事架構簡單,Patrick Wilson飾演的反派角色還比要符合我內心對「水」英雄的想像,但此片的所謂壞蛋真的好弱,DC想不出其他點子了嗎?但視覺畫面娛樂性十足,看看美好畫面也挺好的。

發表於 Movies - CanadaMovies - MaltaMovies - UKMovies - USA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東方快車謀殺案 (2017) 113 ✭✭✭1/2


murder_on_the_orient_express_ver3_xlg.jpg
看到這一堆演技派明星,怎能不好奇呢?(好啦,我知道我是小眾市場一員,其實最想看的是Wonderstruck,但上映的戲院好少,時間選擇也少)我非常喜歡此片開頭的運鏡,那又是側面拍攝又是跳到從上往下的視角,每一個走位都是精心的設計與演員套好的細膩,好有舞台劇的味道(開始想像導演肯定是舞台劇的出身)然後一個個大咖明星演員輪番上陣時,導演讓每位演員有充分展現角色特質的橋段又能從容不迫做好「公平」的亮相安排,我就在想著到底是誰有這樣的功力安撫這些演員,當觀影後看到導演名字Kenneth Branagh亮出,便豁然開朗了,當然呀!怎麼可能不是他呢?而他也為主角的串場當然就更為合理了。

Kenneth Branagh帶著有趣鬍子演出的偵探Hercule Poirot(近幾年的偵探角色,例如福爾摩斯,都會琢磨他們的心理怪異處,想此片的Hercule Poirot就是一個無法忍受不在規範內的事務,像是要有平衡就是要看到的人都有打直的領帶,一腳踩到了糞便,就要另一腳也踩上,才能平衡等,都有某種程度的偏執與特色心理狀態,才讓他們在找出蛛絲馬跡解謎上有異于常人之處,過去的神探大概都只是展現他們超越于常人的優越處,但較少呈現這優越其實來自內心的裂縫所致,這或許是某種世代變遷的平衡吧?)這個怪異的比利時紳士有一種好獨特的味道(突然覺得原來我可以喜歡上這種怪異老男人了?)Kenneth Branagh詮釋出這角色幽默可愛之處,喜歡他的詮釋。
Judi Dench那氣場,好像能透過螢幕讓我感受到,一開始那不可親又高傲貴族氣息濃烈,到後來謎底揭曉時,突然眼底流過一絲的溫情,情緒轉變之厲害,可怕的演員呀。
Michelle Pfeiffer今年的強勢復出,聽到不少朋友提到她在Mother!演出的精彩,但一直還沒看,但此片的演出,完全可以理解她強勢復出的光彩,有些人真的若能好好休養與沉潛一段時間後必能有更上一層樓的表現(此刻我想到的Roger Federer)
Daisy Ridley不是我熟悉的演員(查了她的資歷,原來演出的大片是Star Wars,至今還沒看過一部,真糟糕,近期要來補課了)但因為她講話的嘴角一直讓我想到Keira Knightley,而她的眉毛、神情則一直讓我想到Johnny Depp的前妻Amber Heard(搞的我觀影時有一些奇怪的聯想),因此反而有種熟悉感,演出一個藏有秘密的女人,不特別令我驚豔。
Johnny Depp越來越像個奇怪的帥老頭,這次有較為明顯的老態(是被婚姻搞的嗎?),不像在海盜片中的滑稽幽默還有種青春感,這次是演出一個焦慮擔心生命安全的黑道大哥,粗鄙感挺鮮活的,令我印象深刻。
只是當演員太多,都太有分量,中段後大量的對白反而削減的這些演員的魅力,反而有種浪費這些演員的可惜。

此小說改編的1974年版本,我並沒有看過,因此看此片可說是沒有任何的預期,能好好看這樣的經典偵探故事,沒有日本偵探電影的懸疑或驚悚成分,只是較為單純的解謎過程,有種跟「經典」致敬的意味,但也不符合21世紀的刺激口味,是一種比較單純雋永的氣味,中間一度因太多優美的英語對話,感到有些沉悶,但整體上我是喜歡此片的。

此片的攝影格外迷人,特別是特快車那種在雪山內奔馳的場景,在車廂內享受幾日跟一群陌生人同聚的密室感,讓我不得不幻想有朝一日應該也來這麼一段火車之旅,或許帶來一場懷舊與靜心效果的特殊經驗。其餘的攝影場面的調度與視角的選擇都是很有趣的安排,看得我目不轉睛。

此片我覺得較弱的是音樂,配樂沒什麼引人注意的橋段,溫溫的柔和的,幾乎沒有感覺,但或許這種不搶戲的風采,更是導演渴望的?

發表於 Movies - ItalyMovies - USA

A Woman (2010) 128 *



這是一部非常cliché又pretentious的獨立製片氛圍電影
(在此用英文不是刻意或炫耀,而是用中文老套、矯情、做作、自以為是,實在難以表達我真正的意思,只能說我中文不夠好,暫時只能想到這兩個英文單字,歡迎賜教)
可是,這卻是我看過這麼多關於New York電影中,最真實呈現我記憶中New York樣貌的電影,沒有任何的廉價美化、刻意夢幻或不瞭解的疏離(有時你可以看出那是出自一個沒在New York居住過的創作者電影,那是什麼? 其實我很難說的清楚,可能是少了一種獨有的孤獨況味、一種無奈的生命力、一種感於靠近自己的勇氣?)
此片畫面的raw(有種粗糙、真實、血淋淋的味道,甚至可以聞到味道)又殘酷,我這才意識到,原來我如此思念它
原來我刻意不再想起、嘴上甚少提及,甚至當人們最愛問我是否想要回去或懷念時,我總是用最輕快的方式敷衍
假裝我真的放下,說服自己它不過只是我記憶中短暫居留十年的城市,一個我不會再回去的城市
像是對待永遠追求不到的人,我假裝用詆毀的方式冷處理我的關心與心痛
這電影卻像照妖鏡般逼迫我正視我的抗拒,我像是經歷失戀般的懷念,太令我意外了

電影本身卻噁心的慘不忍睹
難以想像這樣的電影品質竟然能請到Willem Dafoe這樣的演員演出(當我一查導演是誰後,這才恍然大悟,這就是他的妻子Giada Colagrande呀)
否則,這應該從劇本開始就很難邀請到這樣的男演員,就算被騙演了,應該也會在演出中途就退出電影拍攝吧
從影片一開始,Willem Dafoe與女主角Jess Weixler毫無說服力,一點chemistry都沒有(這裡用中文化學變化也很卡)
竟然這樣一個女孩會願意為這樣一個男人拋棄在美國一切跑到義大利去?
好吧,就條件而言是有說服力的,今天一個國際級小說家看上我,突然要我跟他去世界各地,就著迷程度我應該會就範的
可是如果這樣一位大師出現在我眼前,我看他的眼神中無法透露一絲瘋狂的崇拜或被揀選的害羞,我也應該也無法在內心感到波濤洶湧吧
這就是這麼一部在演出上也毫無說服力的作品,更別論劇情是否合理了
所以就算是我曾經被Willem Dafoe的演出震撼過,也不得不懷疑他藝術層次,畢竟他選擇跟這樣的女人結婚? (我太嚴厲了嗎? 愛情只是容易讓人盲目而已罷了?)

這其實應該是一部非常有趣的電影
一個喪妻的作家,如何走出悲痛
一個對這作家作品瞭若指掌的女子,也將書中的女主角當成是作家死去的作者,迷戀著其亡妻,她又該如何進入這騾夫的生命中?
是取代也好、是朝聖也好、是好奇也好、是宿命也好、是學習也好…等,這都有太多可以著墨的心理歷程
結果Giada Colagrande卻選擇最無趣的方式呈現這段關係,一種刻意的文青行徑,好似將抽象放入情感中就能成為藝術?
兩人就在一種欲言又止,其實完全沒有溝通的關係,從頭到尾都停留在一種陌生人的互動中
真是無聊至極的一部作品

不過她的優點還是在攝影,如同她拍出的我印象中最貼近的紐約,她的義大利也有種原始感
她也的確拍出了一個年輕女子陪著作家到人煙稀少處創作的無聊與空虛

只是這電影最吸引我的就是紐約部分,也只存在前面10分鐘的片段
那這後面浪費我生命的90分鐘,又該如何計算呢? 當作旅遊義大利吧

P.S. 寫這篇,我有種中文不順暢的障礙…詭異

發表於 Movies - Denmark

Antichrist 撒旦的情與慾 (2009) 132 ****1/2


有多久沒看過這麼好的藝術電影…我記不得了
而這部爭議性十足的電影,在我看來卻是美的毫無缺點,同時又驚悚的令人做噁
唯有放空自己的成見,以開放的心態觀之,才能領會其中要的奧妙
否則還是跳過此片
如果只是以觀看"性愛"場面而入場,那找個A片觀之便可

這電影的攝影美的無可挑剔,從面頭一開始便美的令我雞皮疙瘩
那是一種難以形容的藝術經驗(不是現代藝術館中噁心卻不美的矯情作品)
緩慢的進入兩個角色的心理歷程更是一種情感高潮的絕妙安排
Lars von Trier是個天才導演,可他過去的電影總給我一種難以揮去做噁與厭惡,是一種太真實的不美好
而這部被多數觀眾所詬病的"噁心" "暴力" "血腥"卻沒有給我帶來他以往電影揮之不去的陰霾
反而是一種理解後的釋懷,雖然依舊有太多可以寫論文探討的"符號學" 或許不見得可以全然理解的導演"異想"
可這部觀後"經驗"卻是豐富的,它似乎撞擊出許多我沒有過的感受…難以用文字一一敘述

少了1/2星,畢竟影片還是充斥著震撼著我的暴力 血腥 邪惡
雖然觀影後並沒有產生多大的後遺症
還是不免懷疑導演就這影片究竟想要彰顯的是什麼樣的議題?
批判後現代的心理治療? 女性深入骨的邪惡? 性與死亡的一線之隔? …等
迷樣的電影,才有令人不斷思考討論的空間

過程中,有幾次心臟被突襲的震撼
或許是考驗觀眾的接受能耐吧

發表於 Movies - DenmarkMovies - FranceMovies - GermanyMovies - ItalyMovies - NetherlandsMovies - SwedenMovies - UK

Manderlay 命運變奏曲 (2005) 177 ***




跟Dogville相同,這是一部絕對需要耐心的電影
有精力看完整部電影
將有探討不完的話題
電影格局大到近乎貪心的地步
相比較下,Dogville還是給我比較強烈的撞擊
此片電影倒是充滿了文字感的嘮叨

從這電影一開始,我不斷懷念Nickle Kidman在Dogville的演出
比較之下,Nickle對Grace此角色呈現一種較有層次感的演出

而Dogville呈現的人性黑暗面依舊在這電影出現
最大的不同或許在於Grace在Dogville是從botton-up宣揚她的世界觀
這次是從top-down實行她的改造計畫
依舊可算是失敗
這便是嘲諷的必然

這像是如何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民主的先修班課程
以這樣展現的方式讓生長在資本主義社會的觀眾一種反思的空間
可以是再確認 可以是諷刺 可以是無奈
Lars von Trier丟了這樣的課題給觀眾
當然我深信他不可能沒有在背後竊笑或期望觀眾的反應

這電影很容易被解讀為反美電影
可我並不如此視之
美國只是被選擇呈現Lars von Trier對一些人類社會組織 架構的案例
民主主義 資本主義 種族歧視 道德問題 人權自由…
這類更多的題材在這電影中出現
這一切都可以在任何國家中發生
因此我視Lars von Trier對題材選擇為美國
只是對樹大招風的美國一個玩笑罷了

發表於 Movies - USA

Inside Man 臥底 (2006) 168 ***


inside_man.jpg

Judie Foster是我非常喜歡的演員

通常她的電影,我應該會激動的衝進戲院一飽眼福

可是這部影片,我卻等到了DVD出現才觀看

為什麼呢?

因為當時怎麼都沒有聽到直得一看的口碑

而對好萊塢電影的失望,決定讓我等待了

果然

這的確不是一部夠好的電影

更不是一部直得花上10.75美元觀看的電影(紐約的電影票實在漲價到一種離譜的境界)

Judie Foster的戲份更是少的只能算是配角吧

這電影娛樂驚悚的程度實在低的可以

我想歸罪者應該是電影想到展現智慧的鬥智過程

而這電影就這樣被玩過度的自以為高深聰慧對白所扼殺了

噁心 做作 自以為是

這些是缺點,可不至於毫無觀看的樂趣

至少這樣聰明的強劫銀行方式算是有點新意之處(看的不夠多這樣的電影,若已經有人用過這樣的點子,請指證我)

標準的強劫銀行電影,所謂的警匪分居兩方

電影要好看,就要看在兩邊陣營裡,怎麼樣玩一些心理戰術的遊戲了

這點上而言,"無間道"反而成功多了(當然無間道不算是銀行搶匪電影,不過也是有所謂兩方的對立)

Julie Foster在這電影中沒有多大的發揮空間

依舊是演個聰慧的成功女性角色

雖然她便是這樣的女人,只是總是這樣的演出機會多少扼殺她可以更成功的演藝事業

我喜歡她,反而是她身為演員散發的氣質

而非她實際上演戲的能力或才能

因為從她的演出觀眾嗅出的往往是她的努力與聰明

她的藝術性與才華其實被她過度控制的氣勢稀釋了

每每期待她的演出卻總是失望,總是有種"唉!怎麼還是演她自己呀"

不過…她反而變漂亮了,果然生孩子後的女性更有一種柔性的光輝

她總是鋼硬的性格反而因為一種母性感粹煉的柔和起來,更有味道了

Denzel Washington沒什麼更深刻或生動的演出

只能怪罪於劇本除了給予他足夠的時間外並沒有發揮的深度

Clive Owen除了耍帥外,刻意顯的黑暗或聰明的方式並沒有新意

早在BMW電影系列中,觀眾早已熟悉他這樣的方式

只是真的很多場面與拍攝角度

讓我覺得這影片中的他顯著更有性格更有味道

如此這電影還算有可觀處了